微軟連續八天下跌,創十年最長連跌紀錄:8日拋售潮背後原因為何?
Microsoft 股價近期出現了十多年來未曾見過的情況:連續八個交易日下跌。這一罕見的連跌紀錄——自 2011 年以來 Microsoft 最長的下跌走勢——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在該公司 2025 年本來穩健上漲的背景下。這波下跌始於十月底,就在這家科技巨頭創下歷史新高不久之後,市場觀察者不禁疑問:這家看似無往不利的企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在這八個交易日中,Microsoft 股價大約下跌 8–9%,從高點約 542 美元滑落至 490 美元中段。這波跌幅蒸發了大約 3,300 億至 3,500 億美元市值,約佔 Microsoft 總價值的十分之一,令總市值降至約 3.7 兆美元。儘管如此,該股今年(2025 年)迄今仍上漲約 17%,反映先前受 AI 推動的漲勢。儘管本次修正並未伴隨重大財報失利或危機,其規模依然顯示投資者心態已出現深層變化。現在市場關心的,是這八天的壓力只是一個短期修正,還是預示市場對 Microsoft AI 故事的熱情正在降溫。
Microsoft 八天賣壓背後的主要驅動因素
數個核心因素交錯引發了 Microsoft 近期的下挫——包括戰略、財務與更廣泛的市場動態,共同動搖了投資信心。
1. AI 與雲端支出的壓力升溫
主要驅動力之一,來自市場對於 Microsoft 不斷加大在人工智慧(AI)和雲端基礎建設投資的憂慮。公司正投入數百億美元擴建資料中心、取得更多運算能力,以滿足暴增的 AI 服務需求。最新一季,資本支出攀升至 349 億美元,創下新高,高層也表示這種步伐將持續,以搶占 AI 競賽領先地位。
近期如與澳洲的 IREN Ltd. 達成 97 億美元合作,確保資料中心與 GPU 能力,突顯公司積極擴張的戰略。雖然這些投資長期有助於 Microsoft 在 AI 和雲端的主導地位,卻引起短期自由現金流壓力的憂慮。對許多投資者而言,關鍵問題已從「Microsoft 能否成長?」轉為「這些鉅額 AI 投資何時才會開始回報?」
2. 強勁財報後的「利多出盡」反應
諷刺的是,此波賣壓正是在十月底一份被廣泛認為亮眼的財報之後展開。Microsoft 各業務條線——Azure、Office、Windows——皆優於華爾街預期,Azure 營收年增約 39%。利潤率甚至成長超過兩個百分點,展現管理效率。
但市場眼光向前。高層坦言當前 AI 與雲服務需求已超過現有產能,意味還將投入更多資本、帶來更高成本。許多原本已然反映 AI 完美成長的投資者開始謹慎,認為這些言論暗示獲利能力可能會先受到壓縮,才有下波成長可期。簡言之,就是業績超水準,期望更誇張。
3. 景氣面疲弱與科技板塊輪動
Microsoft 的跌勢並非孤例。賣壓與科技板塊整體回檔同時發生,投資人將資金撤出高估值 AI 標的。同期間,Nasdaq-100 指數跌近 4%,創 2025 年 4 月以來最差單週表現,與此同時,多家 AI 相關個股如 NVIDIA、Palantir 跌勢明顯。相較之下,蘋果等防禦型科技股表現持穩甚至走揚——顯示資金於科技板塊內移向避險標的。
宏觀層面上,公債殖利率飆升、通膨疑慮再起,加劇壓力。當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維持多年新高時,像 Microsoft 這類高成長但高本益比的股票吸引力就降低。因 Microsoft 本益比仍約 35–36 倍,只要市場氣氛略有波動,價格反應就容易被放大。
基本面無虞——高估值才是問題
就多數標準來說,Microsoft 業務表現前所未有地強勁。2025 會計年度營收高達 2,817 億美元,淨利 1,018 億美元,兩者皆為兩位數成長。最近一季財報各條線皆優於預期:
-
Azure 營收年增約 39%,
-
營業利潤率擴張約兩個百分點,
-
雲端、生產力、個人運算三大事業均穩健成長。
簡言之,Microsoft 的財務引擎運轉順暢,源源產生現金流並保持領先產業的獲利能力。
然而,市場問題不在於經營績效——而在於價格。跌至 490 美元中段後,股票本益比依然接近 35 倍,遠高於 S&P 500 大約 21 倍的均值,以及 Microsoft 自身 10 年均值約 32 倍。其 3.7 兆美元市值約當於年營收 13 倍的市銷率,這等比率意謂公司必須毫無失誤地執行。當美債殖利率達 5% 時,這樣的樂觀顯得代價高昂。
儘管如此,Microsoft 仍然是一座財務堡壘——擁有 AAA 信評、現金充沛,且連續 23 年派發穩定股息。這八日賣壓不是對公司經營的否定,而反映估值現實。投資者只是在重新調整對這家定價近乎完美的大公司之預期。
逢低布局還是持續觀望?分析師意見分歧
華爾街對於 Microsoft 這波八日下跌看法分歧。部分人認為這是罕見的買點,另有部分則認為該股長期上漲本來就需休息。
樂觀者視為進場機會
賣壓後,摩根士丹利重申增持評級,將目標價上調至 650 美元,稱這波回檔為「積極買進的機會」。花旗、Wedbush Securities 也有同樣看法,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表示 AI 投資循環仍有「兩年發展空間」。分析師預計,一旦當前支出高峰開始回報,長期成長將重拾動能。
市場普遍 12 個月目標價為 630–640 美元,較現價高約 25%——多數專業人士仍看多。
謹慎者警告 AI 熱潮降溫
另一些人主張應耐心觀望。巴克萊分析師認為 AI 概念熱度已消退,這波下跌是「健康修正」而非搶進良機。選擇權資料顯示賣權部位增加,顯示交易員在防範進一步下跌,但長線資金仍持續低調加碼,反映信心未失。
從熱潮走向現實
市場對 Microsoft 的氛圍,已由亢奮轉向務實。基本面仍舊穩固,而投資者現正等待證據,證明鉅額 AI 投資能帶來實質利潤。正如一位策略師所說,「公司本身沒問題,只是故事被炒作過頭了。」
Microsoft 股價:賣壓過後的下一步?

Microsoft Corporation (MSFT) 價格
來源:Yahoo Finance
經歷八日下跌,市值蒸發近三千五百億美元後,現在的問題變成 Microsoft 股價是否已接近底部,還是僅暫時休息、稍後續跌。最新成交數據顯示可能開始穩定,但後續走勢將取決於技術關卡與大盤情緒。
技術分析
目前約在 495–500 美元,Microsoft 接近一個重要支撐區間,該區為 2025 年中期的反彈區。如果該價位守住,股價可能整理後再試圖回攻 530–540 美元——亦即先前高點。若能堅定收復 542 美元,將明確確認多頭反轉。
若賣壓捲土重來,下個重要支撐區約在 465–470 美元,接近 200 日移動均線。目前如 RSI 等動能指標呈現中立,顯示未見恐慌亦無明顯買壓。
短線展望
短期內,Microsoft 股價可能在 480~530 美元之間震盪整理,投資人等待新催化劑。下一份財報及高層對 AI 支出和利潤率的評論將至關重要。若資本支出有見頂跡象,或新 AI 產品開始貢獻營收,即有機會迅速重拾信心。
中長線展望
分析師普遍維持看多。平均目標價約 635 美元,較現價高約 25%。樂觀者認為,一旦 Microsoft 透過 Azure、Copilot 及企業級產品開始變現其 AI 投資,獲利將重新追上估值。
話雖如此,利率仍是未知變數。若殖利率至 2026 年逐步下滑,像 Microsoft 這類成長股可望重拾領頭地位。但如利率持續高企,市場或仍偏好更便宜、防禦型板塊,令漲幅受限。
結論
Microsoft 八連跌——逾十年來最長紀錄——與其說是展現疲弱,倒不如說是一種視角調整。這家公司依然持續賺進鉅額現金,拓展 AI 與雲端事業、鞏固財務堡壘。但市場也提醒各界,即便是巨擘也必須證明自己的下一步。這 3,500 億市值蒸發並非對失敗的懲罰,而是在經歷兩年 AI 助漲的熱潮後的一次暫停——是一次對預期的重新校準。樂觀情緒並未消失,只是多了幾分現實考量。
當 Microsoft 站在這十字路口,下一章關鍵將在於證明,而非承諾。其創紀錄的 AI 支出是否能轉化為新一波營收與利潤擴張,還是需要更長時間才足以讓市場耐心等到回報?投資人和競爭者都在觀察。如果歷史能借鑑,Microsoft 往往能把質疑化為主宰,但這次它的對手不只是科技同行,更有自己成功的包袱。未來幾季不僅將決定股價走勢,更可能定義市場如何看待 AI 革命的價值本身。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之意見僅供參考,並非對任何上述產品、服務之背書,也不構成投資、財務或交易建議。作出財務決策前應諮詢合格專業人士。
- 加密貨幣成為監管焦點:Lummis 法案為什麼可能重塑市場2025-11-11 | 5m
- 誰是Roman Novac?這位加密貨幣百萬富翁的崛起、醜聞與神秘死亡2025-11-10 | 5m
- 如何投資黃金:完整新手指南(2025 年版)2025-11-10 | 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