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加密貨幣市場崩盤:是什麼引發了大規模拋售?
加密貨幣市場在2025年11月以謹慎的樂觀情緒開局—Bitcoin維持在12萬美元以上,Ethereum重回4000美元大關,而總加密貨幣市值在十月初曾短暫觸及4.3兆美元。但僅僅數週之後,樂觀情緒便被恐慌取代。到了11月中旬,Bitcoin暴跌至約95,000美元,而Ethereum則跌破3200美元。大約1兆美元的市值在短短幾天內蒸發,引發散戶及機構投資人一致警報。
山寨幣表現更為慘烈。像是Solana、Cardano及Avalanche等幣種在48小時內出現兩位數百分比的跌幅,而迷因幣及低流動性代幣則幾乎全線崩潰。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急速跌入「極度恐懼」區間,隨著高槓桿多頭倉位被清算,爆倉量暴增。但這次不僅僅是又一次閃崩——而是一場復雜的、由宏觀經濟主導的拋售,令許多投資人措手不及。本文將解析2025年11月崩盤的導火索,以及其對未來走勢的啟示。
加密貨幣與聯準會:利率變動如何拖垮市場
儘管加密貨幣市場常有自身節奏,11月的下跌仍無可否認地與宏觀經濟動態緊密相連。其核心在於美國聯邦儲備局的鷹派態度。月初時,投資人原本仍預期年底前有機會降息。但到了11月中旬,市場情緒急遽逆轉。12月降息機率降至40%以下,聯準會官員警告通脹「依舊頑強」。堪薩斯城聯準會主席J. Randall Schmid甚至直言,現在「為時過早」考慮放寬貨幣政策,其他央行也抱持相似謹慎態度。
這種轉變對風險資產打擊極大。美國國債殖利率飆升、美元走強、科技股下跌——一如歷來這些情況對Bitcoin及其他數位資產施加壓力。有分析師直言:「加密貨幣再也不像避險資產了,反而像是帶有槓桿的納斯達克。」隨著聯準會發布最新利率指引,Bitcoin下跌約10%,加密市場全面跟跌。即使11月12日美國政府關門危機結束等利多出現,也未能振奮市場情緒,歷史上在2019年政府關門後,Bitcoin同樣出現價格下跌。宏觀訊息非常明確:高利率短期內不會消退,加密市場必須適應新的環境。
槓桿效應:保證金交易如何加劇加密崩盤
一旦拋售開始,加密市場的高風險槓桿文化更火上加油。11月16日,僅24小時就有超過6.17億美元的加密倉位被強制平倉,創下年度規模最大的爆倉日之一。根據CoinGlass數據,其中超過2.4億美元來自Bitcoin多頭倉位,另外1.69億美元則來自Ethereum多單。這些並非自願停損,而是在價格下跌、抵押品蒸發後的強制爆倉。
連環爆倉引發了自我強化的惡性循環。交易者遭清算後,更多賣單湧向市場,價格進一步下殺。類似的閃崩早於十月曾經蒸發190億美元市值,但11月的市場環境更脆弱。波動性高,流動性稀薄,投資者信心動搖。現貨比特幣ETF——作為機構需求關鍵來源——行情也由強轉弱。11月11日錄得5.24億美元的凈流入,但隔日即轉為2.78億美元凈流出。沒有機構買盤承接,槓桿拋售幾乎壓垮市場。
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跌至10:宣告投降還是更大痛苦的前兆?

2025年11月拋售期間,投資者情緒以破紀錄的速度崩潰。加密貨幣恐懼與貪婪指數——衡量市場情緒的重要指標——在11月13日暴跌至10,深陷「極度恐懼」區,創下自2020年3月COVID市場崩盤以來新低,與不久前的樂觀情緒形成強烈對比。
歷來這樣的極低情緒分數可視為市場投降訊號——恐慌達到頂峰、賣壓或將耗盡。但實際市場反應卻往往沒那麼乾脆。恐懼氛圍下,投資人選擇觀望而非逢低買進。Crypto Twitter變得保守,「逢低買入」迷因消失,長期持有者也開始出現壓力跡象。Bitcoin下跌至約95,000美元,山寨幣跌幅更快,許多投資人選擇降低風險而非「接飛刀」。這是否是底部,或只是深度修正的中段,依舊是所有人心中的核心疑問。
機構資金流與ETF:當大資金選擇退場
當散戶情緒潰散,機構投資人也未進場穩市,反而很多也選擇撤離。現貨Bitcoin ETF曾被寄予厚望為傳統資本的入門管道,但在11月上半月資金流向急劇逆轉。11月11日這類基金錄得5.24億美元的凈流入,顯示強勁機構興趣,但僅24小時後,趨勢即轉為負。11月12日凈流出達2.78億美元,僅13日單日ETF贖回更激增至8.7億美元,根據CryptoSlate及BitMEX Research數據。
大資金撤出就像抽走了Bitcoin腳下的地毯。機構資金通常是波動時期的「聰明錢」支撐,但其退場造成空白。分析師將流出歸因於更惡化的宏觀環境——特別是國債標售不佳和聯準會鷹派言談。沒有ETF強力需求吸收賣盤,價格壓力進一步升高。此外,機構流出的不僅是Bitcoin,多元加密基金及基於Ethereum的產品也出現負流向,凸顯資產類別整體風險偏好明顯轉弱。
技術指標與圖表信號:死亡交叉與崩潰區域
雖然宏觀與情緒驅動成為新聞焦點,但其實技術指標早已多次預警。11月中旬,Bitcoin已正式進入熊市區域,相較於近期超過12.5萬美元的高點,回落超過20%。其中最受矚目的信號之一——「死亡交叉」(50日均線跌破200日均線)正在快速形成。這歷來被視為為利空,且將是Bitcoin本輪周期中的第四次死亡交叉。

BTC:技術價格模型
來源:CoinDesk
有趣的是,過去幾次——如在2.5萬、4.9萬及7.5萬美元附近——每逢死亡交叉反而往往成為局部底部而非持續下跌。但這一次,市場結構更為脆弱。Bitcoin多次努力守住9.4萬~10萬美元支撐區,分析師警告若明確跌破,恐有更深修正。Ethereum同樣跌至3,100美元區間,跌破關鍵均線。其他圖表指標,如相對強弱指數(RSI)、布林帶也顯示市場波動加劇、超賣狀態加重。鏈上數據則顯示部分持有者信心動搖。總之,技術圖表不僅反映了拋售,更進一步加劇了跌勢。
山寨幣與全市場影響:全面性崩盤
雖然Bitcoin成為焦點,但其他加密市場受損更為嚴重。到11月中旬,總加密市場市值自十月初的4.3兆美元以上跌至約3.27兆美元,僅一個多月損失超過1兆美元。「藍籌」山寨幣如Ethereum、Solana、Cardano與Avalanche出現兩位數百分比跌幅,某些跌幅達30-40%。
僅Ethereum一項就跌至3,100美元區間,從2025年高點下跌近36%。Solana與Cardano在崩盤高峰期遭遇單日超過12%的急挫。連此前被認為「抗跌」的BNB或XRP都無法倖免。像DOGE及PEPE等迷因幣,年初曾拉升,如今也全面崩潰,PEPE今年累計跌幅近80%。分析指出,隨流動性消退,資金轉入Bitcoin充當相對避險資產,導致山寨/比特幣幣對價格急速走弱。最終結果就是一場橫掃全市的投降拋售,幾乎沒有資產能倖免於難。
Bitcoin、Ethereum及山寨幣後續展望為何?
風暴暫歇後,投資人現正追問最重要的問題:這已是底部,還是深度下跌的開端?答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宏觀經濟走向。眾人目光聚焦於即將到來的12月聯準會會議,該會議或將確認、也可能延後降息時程。若政策制定者持續鷹派,加密市場短線恐難以恢復動力;反之,若政策轉向溫和或通脹數據趨緩,則有望減壓且出現反彈。
技術面及行為指標同樣關鍵。若Bitcoin能守住94,000—100,000美元支撐區,將為整理行情奠基。ETF流入流出動態亦是機構風險偏好判斷參考——資金持續流入可恢復信心,流出不斷則顯露更大脆弱。投資人亦應留意鏈上指標如交易所庫存、資金費率、浮虧水平,這些皆可提示市場何時真正由投降轉為累積。就目前來看,11月的崩盤是一記警鐘:加密貨幣並非孤島。宏觀力量、情緒與市場結構同等重要,而面對波動做好準備,是參與這個市場的必要代價。
免責聲明:本文所述觀點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產品或服務的背書、投資、金融或交易建議。金融決策前應咨詢合格專業人士。
- 以太坊跌破关键支撑,加密市场面临大规模抛售2025-11-17 | 5m
- XRP 加入了 ETF 行列:這對山寨幣和交易者意味著什麼2025-11-17 | 5m
- 為什麼 AI 熱潮沒有帶動 AMAT 股票上漲:投資者應該知道什麼2025-11-14 | 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