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裁國際電子競技賽事後, 我對遊戲上鏈無比 Bullish
別再做遊戲的 NPC, 做新文明的創世玩家。
作者: msfew ,@msfew_eth
網癮少年 → 電競裁判
我是 msfew, 一個重度的網癮患者, 從小學開始, 就持續不斷地把自己浸潤在電子遊戲當中, 用不到 20 幀的筆記本, 和同學開黑玩英雄聯盟。
無論是當時本科上課期間, 還是在谷歌實習做程序員期間, 還是之後加入 ORA (ora.io, 世界智能網絡) 成為 AI Startup 的一員, 我一直沒有停止每天幾個小時的遊戲時間, 甚至寧願犧牲睡眠時間去玩遊戲。
隨著對遊戲行業的理解更深, 我在前段時間覺悟, 考了 "電競裁判證"。 在嘗試性地投了幾個賽事之後, 通過 Crypto 行業內沉澱的敘事能力以及多語言優勢, 我撬動了頂級國際賽事 "守望先鋒全球冠軍賽" 的執行裁判資格。
我在當年杭州亞運會的場館裡與歐美隊伍的選手和教練以及幾千萬的線下線上觀眾面前執裁, 保證賽事的公平性與順利執行。 (圖中看鏡頭的是我)
(本文的主旨是遊戲資產上鏈。 關於電競裁判的部分, 如果你感興趣, 可以跳到最後看相關內容。)
版本棄子: 區塊鏈遊戲
2021 - 2022 年, 是區塊鏈遊戲的頂峰。 我們仿佛在之後, 就再也沒有聽到區塊鏈遊戲的消息, 也沒有聽到新的巨頭區塊鏈遊戲項目, 只是零星聽到一些聲音, 包括比如全鏈遊戲這樣的敘事。
已經有很多分析的帖子分析 GameFi 為什麼失敗 (例如從 遊戲性 考慮, 從 數據指標 考慮), 成功的敘事和賽道各有千秋, 但是失敗的原因總是相同的: 敘事/產品/新流量支撐不住價格了 ("發債 \< 化債")。 GameFi 始終是以前的 "Play-to-earn", "農村包圍城市", "新的經濟系統", "新流量進入系統", 沒有辦法創造或者跟上新的節奏。
資本開始用腳投票, 進入 GameFi 領域的資金越來越少, 導致更少的人進入到這個領域, 整個賽道的項目質量越來越差, 並且之前融到大錢的項目無法按照原有的期望落地, 以及膨脹的敘事泡沫破滅, 形成惡性循環。
遊戲 + 區塊鏈的方向?
到底該怎麼拯救區塊鏈遊戲呢? 我認為方法主要有三個:
代幣化: 放棄做那些蹩腳的低質遊戲, 不裝了, 直接嘗試做已有遊戲的區塊鏈結合。
全鏈遊戲: 還是全鏈遊戲, 但是並不是為了做遊戲, 而是通過做遊戲的需求來倒逼基礎設施發展。
加入新技術: 例如把 AI 加進遊戲, 從而進一步地讓遊戲更好玩。
遊戲資產代幣化
經過這一個周期的熏陶, 現在 100% 的幣圈人已經對把任何東西資產化代幣化不反感了。 這個周期不缺好的敘事, 所以遊戲被冷落了。
但是實際上傳統的 Web2 真正有共識的遊戲被忽視了。 他們才是真正的熱門。
本身 "從 Web3 原生構建的遊戲", 實際上本身就難以和傳統的遊戲大廠 (例如幾年前, Riot 公司一發布一款射擊遊戲就得到了巨大的關注) 或者傳統的渠道做競爭。 或者說, 這些遊戲本身就不願意去走 "艱難的道路"。 當然如果一個遊戲本身就有著加密原生的機制, 那麼本身就是賣幣這個產品, 其實琢磨代幣 as 產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與其去琢磨怎麼在 狗屎上雕花 , 不如從源頭上就選擇優質的題材。
好的遊戲發好的資產
單論熱門遊戲內的資產本身, 就是非常好的代幣化題材。 因為三個方面的優勢:
天然的 Attention :
趨勢形成的速度 + 事件本身的稀缺性與不可複製性: 一旦一個好遊戲發幣, 那就是一次性的事件。 好遊戲只有那麼幾個, 發一個少一個。
共識範圍: Crypto 市場的大多數人都是對高質量遊戲非常認可的。
人群的資金實力: 玩遊戲的玩家與交易者都願意花大錢投入到遊戲的鏈上資產當中。
另外, 遊戲本身的 attention 機制就與 meme 不同, 各有優劣。 meme 的傳播機制是快速且迅速消退的, 極少存在一個 meme 能存活幾年, 而對遊戲的傳播和 attention 是持續的, 更像是一個起初快速而後續上頭的階段。
相同 mental model:
遊戲資產本身就具備和 Crypto 資產的 mental model。 以 CSGO 為例, Play-to-earn (箱子掉落) + 隨機性 (買到金狗) + 飾品系列與單品 (NFT) 都是非常相似的。 同時交易者也偏向於 "賭徒風格", 了解自己在投機。 當然, 很多遊戲玩家確實會去花非常多錢只為了以奢侈品邏輯買道具。
Loser Business:
很容易被噴的一個觀點是, 未來要投資 loser business, 遊戲就是一個不斷在增長的 loser business。 未來會有更多的新鮮血液進入到系統中。 可以不炒幣, 但是如果不玩遊戲, 那真的是很怪怪的一個人。
這些道理之前的人都不知道嗎? 為什麼現在發? 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今非昔比, 基礎設施 ready 了 (交易平台本身, 各種 "券商"), 以及對代幣和鏈上資產的看法越來越接受。
說完了優勢, 一個問題是遊戲資產本身受限於遊戲的上限 (當然這個上限很高), 同時沒法像純粹的 meme 一樣無限傳播 (舉例來說, 大爺大媽會知道 Trump, 但是會抵觸對遊戲的了解)。 同時當然有監管和 IP 的限制。
最後, 我們回到最初的觀點: 遊戲賽道, 我們應該嘗試給好遊戲/好資產發資產, 而不是造垃圾資產發資產。 這也是這個周期 AI 以及遊戲的上個周期 所經歷過的教訓 (人人 build launchpad, launchpad build 更多垃圾資產, 其實不 work)。
以 CSGO 飾品為例
CSGO 飾品是一個典型的遊戲資產例子, 原因是它本身的模型足夠簡單 (比上一个 GameFi 週期一樣大家最追捧的夢幻西游簡單不少) 以及本身的熱度足夠。
此前, off_thetarget , Gink5814 以及 我 都發表過 CSGO 飾品相關的內容。
CSGO 的飾品簡單來說:
CSGO 是一款射擊遊戲, 有很多武器 (AK, M4, 手槍, 刀, 手套)。 本身遊戲的熱度就非常高。
原皮很醜 (相比皮膚), 你可以通過開箱或者二級市場購買武器的飾品皮膚。
飾品對應了 → 武器類型 (主武器? 刀? 手套?) → 具體型號 (AK, M4, 蝴蝶刀) → 磨損度以及花紋; 恰好與 NFT 的賽道 (PFP? U 卡?) → 具體系列 (Punks, BAYC) → 具體小圖片相對應。
玩家買飾品的動機和需求非常高, 甚至還有遊戲平台封號這樣官方的 Burn 機制。
而我認為現在 CSGO 飾品的風險就在於價格遠遠跑在價值的前面, 遊戲本身的流量增長實際上很可能是下降的, 但是由於 "當包租公" 和 "飾品搬磚" 等敘事的存在, 吸引了很多純粹的資金和炒作流量:
當包租公, 也就是買入飾品之後租借出去, 如果飾品會繼續漲, 那麼是很好的 (然而漲了依然有被違約買斷的風險), 但是萬一跌了, 收益率甚至不如餘額寶了… 所以漲了跌了都不一定有好的收益。
飾品搬磚感覺是找 dumb money 來作為整個系統的退出流動性, 讓他們計算匯率差, 買便宜美金卡, 但這些卡的來源以及鎖倉 7 天的機制, 讓人不免擔心萬一閃崩, 他們是否會是最後一波…
傳播過於暴力, 通常都是 QQ 群微信群, "老師" 一聲令下, 大家集體把掛單價往上調…
總得來說, CSGO 是一個完美契合我們 "熱門 Web2 遊戲上鏈" 的敘事。 我們有兩個方向, 可以讓 CSGO 飾品與區塊鏈結合, 做到遊戲資產 "上鏈": 1) 賣鏟子; 2) CSGO 鏈上基金。
1.賣鏟子: 用 Crypto 思維做 CSGO 飾品交易工具
任何涉及到交易的領域, 永遠是 賣水、賣鏟子的可以無風險地穿越牛熊 。 Bloomberg, Uniswap, 律所, 審計公司… 都是一些矗立不倒, 無視行情的巨頭。
Crypto 中, 資產和敘事會變 (ICO → VC 幣 → DeFi → GameFi → 純 Meme), 交易方式也會變 (CEX → AMM → NFT → TG Bot → 鏈上掃鏈終端), 但是對更好更全更快的交易工具的需求是永遠不變的。
在技術限制上, Crypto 和 CSGO 飾品都有著一些奇怪的限制:
Crypto: 鏈上基本必須遵循 AMM 的交易方式, 鏈下都有監管等限制。
CSGO 飾品: 交易機制上有冷卻期限制, 交易平台層面與 NFT 一樣採取掛單制。
雖然兩者都束手束腳, 但其實都做出了各自不錯的交易體驗。 其中 Crypto 的交易工具發展其實更加快速, 迭代了多次。 比如, 為了解決 AMM 碎片化的問題, 出現了 1inch 等聚合器; 為了解決 NFT 平台碎片化的問題, 出現了 Blur 等平台; 為了解決交易與錢包分離的問題, 出現了 DEX Wallet 與 TG Bot……
目前 CSGO 飾品的交易有這些可以提高的功能:
"掃鏈平台": 類似 Crypto 掃鏈平台一樣的 KOL 和 職業選手持倉 分析
"聚合器": All-in-one 券商平台的買入 ( 查看各平台底價 ) 和賣出 (分析量價的掛單所有平台 + 避免超售 + 考慮匯率與鎖倉) 功能
"交易所": 類似 AMM 的交易機制 (並非賣給求購, 而是賣給平台或者賣給池子), 做到真正的秒買入和秒賣出
"衍生品": 杠杆交易, 做多做空, 出租借貸等金融手段和衍生品
作為一個源自交易且發揚於交易的行業, Crypto 在技術限制下做交易工具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 對於 CSGO 飾品的交易平台來說相信會是降維打擊。
強者從不抱怨環境 , 如果 CSGO 飾品有更加成熟的交易平台和體驗, 每個人的持倉分類也會更加多樣, 量價必然會更加健康。
2. 新資產: CSGO 飾品的鏈上 ETF
RWA 以及 Crypto 股票平台互通的敘事最近又火了, 我認為目前傳統資產上鏈最大的问题, 就是它們這些 RWA 的吸引力不足, 屬於不上不下的中流資產:
收益率沒有穩定幣的高, 也沒有穩定幣的安全性 (穩定幣和美債 RWA 不算 RWA 的話)
購入流程複雜, 需要 KYC (沒有做到理想化的 RWA 的跨過地理限制, 地理套利的特性)
吸引力沒有 meme 或者其他資產高 (幣圈應該很少人想買玉米大豆之類的基金, 這些基本都是 垃圾資產打包上鏈找 exit liquidity )
而 CSGO 飾品中正好有個有趣的東西, 就是分賽道的指數, 飾品指數, 原皮指數, 探員指數等… 它們天然地按照賽道分成了清晰的幾類, 同時也可以繼續細分特定武器的系列。 CSGO 就是做 RWA 且有吸引力的優秀資產。
CSGO 飾品做基金的優勢多多:
鏈上基金的好處: 老生常談的鏈上基金的普遍優勢, 數據與流向公開透明, 一張合約就行運營成本低, 可以不受限制地鏈上流轉。
捕捉飾品的指數: 不需要冒風險賭單品, 而是捕捉整個領域的收益。 同時 CSGO 飾品一直有指數, 但是沒法交易, 讓很多人只可以看而不可以參與。
引入遊戲流量: Mass adoption 的邏輯。 遊戲玩家可能通過這個指數基金而進入 Crypto, 出圈效應和終極上限會很好。
年輕受眾的定價共識 : 年輕人, 尤其是幣圈人, 對很多 RWA 不感冒不接盤, 而是會 追逐自己在乎的資產 , CSGO 飾品就是一個例子。 年輕人天天在玩遊戲, 天然地對這些東西就有莫名的親近感。
具體一個 CSGO 飾品基金要如何實現呢? 一個以刀具原皮指數基金的簡單思路:
刀具基金 80% 建倉各個品類的刀, 20% 可以作為穩定幣去挖收益。
要讓所有人都感受不到 Crypto 的存在, 雖然是鏈上基金, 但是依然可以法幣直接出入。
如果有人覺得單純捕捉收益不夠 (有非常多玩家純粹為了奢侈品邏輯買飾品), 那麼持有一定量的基金份額就可以免費借入基金持倉的飾品; 此外還有一定比例的飾品持倉可以在交易平台上出租。
萬一需要規避監管, 我們可以使用例如 ERC-7641 RevShare Token 之類的代幣標準, 來將其從基金包裝成為一個可分享收益的代幣, 來分享基金中資產的份額價值增長與租借收益。
其他的方向
除了資產上鏈這一大方向之外, 還有兩個小方向, 一是全鏈遊戲, 二是 AI 的結合。
對於全鏈遊戲, 含義不在於把遊戲放上鏈, 而是通過應用來推動底層基礎設施的發展。 就像在 GPU 的例子裡, 人們樸實地想玩更好更真的電子遊戲, 推動了圖形學的進步, 而圖形學進步帶動了 GPU 的發展, 反過來新一代 GPU 又促進了比如 AI 等前沿科技領域的發展。 最近的 Crypto 中的例子就比如 MegaETH 做的 Crossy Fluffle 小遊戲, 它不在於遊戲是核心, 而是通過這些應用需求, 鼓勵底層 Infra 更加強壯, 需求倒逼發展。
對於 AI 的結合, AI 可以作為一個中立的 Agent 存在, 完全客觀地執行一些任務, 那麼就可以把我開頭的電競裁判等任務完美執行; 同時 AI 也可以作為故事的生成者, 無限地圖的生成者, 遊戲資產的生成者…
總結: GG, 但沒 WP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做過國際賽事的裁判後, 看多遊戲資產上鏈以及遊戲 + Crypto。
不是因為現在遊戲或者資產上鏈有多熱門, 而是因為我們可能終於摸索得出該怎麼打了。
GameFi 那波贏過也輸過, 但這一次, Crypto 世界重開了, 打法會更成熟, 資產模型和認知也更硬了。
別再做遊戲的 NPC, 做新文明的創世玩家。
作為電競裁判的小感悟
這裡是一些附加小內容, 與正文無關, 僅供娛樂:
電競裁判實際上並非傳統體育運動的裁判, 基本無需對比賽輸贏等進行判罰, 所做的主要是幫助選手調試設備或調配資源。
電競裁判的本質實際上是在賽場上的聯絡官, 進行對內 (對選手和教練) 的溝通, 以及對外 (主裁與賽事導演組) 的溝通。
入門電競裁判或者入門電競圈實際上非常簡單, 比玩遊戲上段位要簡單, 難的是爭取一個個單獨的比賽資源, 只要有第一個之後, 就很簡單了。
缺的主要是會英文以及韓文的人, 具備翻譯能力的人實際上是非常缺的。
電競比賽是永遠要線下的, 選手的地理位置必須統一, 這樣才能保證相對公平。
電競和 Web3 一樣, 都是在晚上甚至深夜活動, 更加符合年輕人的生物鐘。
電競會取代傳統體育, 新一代人會更多選擇參與和觀賞電競而不是傳統體育。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美國貨幣監理署表示,銀行可代表客戶買賣加密資產
簡要概述 美國貨幣監理署(OCC)澄清,國家銀行被允許代表其客戶執行加密貨幣的買賣訂單。該機構最近撤銷了其先前要求銀行在從事加密相關活動前需獲得其批准的立場。

自USDT0推出以來,Flare Network的總鎖定價值激增160%,超過1.2億美元
快速概覽 Flare Network的總鎖倉價值在過去十天內增長了超過160%,自4月28日以來從4500萬美元增至1.2億美元。這一增長與USDT0(USDT的全渠道版本)的推出以及Flare的激勵計劃有關。

比特幣成為全球儲備資產的速度比大多數人預期的更快:David Bailey
比特幣公司首席執行官大衛·貝利簡述比特幣日益增長的機構化和地緣政治採用如何將其角色從叛逆技術轉變為潛在的全球儲備資產。

Stripe在收購Bridge公司11億美元後推出新穩定幣功能
支付巨頭Stripe推出了一個由美元穩定幣支持的新資金管理系統。這是在該公司於二月份以11億美元完成對穩定幣平台Bridge的收購後推出的。Stripe還推出了一個新的AI支付基礎模型,預計將改善交易中的欺詐檢測。

加密貨幣價格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