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0年代以來,全球央行首次改變策略。他們現在囤積的黃金數量超過了美國國債。
這就像全球金融大佬們看了一眼華盛頓的借據後說,不要了,給我黃金吧。
現在專家表示,這標誌著各國保護財富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傳統國債
分析師指出,截至2025年中,全球央行共持有約36,700噸黃金,價值4.5萬億美元。
相比之下,央行持有的美國國債僅約3.5萬億美元。黃金現在約佔央行儲備的27%,遠遠超過傳統國債的地位。
歐元及其他貨幣的佔比約為16%,但黃金呢?它再次成為儲備的新霸主。
為什麼會出現這波黃金熱潮?央行近年來大舉買入黃金,僅去年就購入超過1,180噸,是過去十年平均年購買量的兩倍多。
這是一場持續的行動,顯示出對美元未來及美國不斷膨脹的債務的深刻疑慮。
地緣政治與儲備管理
可以這麼想,當你的商業夥伴開始不穩,財政債務堆積如山,政策變化難以預測,危機傳聞四起,你就不會再相信承諾。你會想要實體資產,一種可以握在手中的保險。
這正是央行的感受。地緣政治緊張、通脹威脅,以及美國無休止的財政僵局讓人神經緊繃。黃金作為終極避險資產,再次成為焦點。
而且現在不僅僅是黃金。比特幣這個數位新貴也開始進入央行儲備的行列,與貴金屬並肩。
美國政府於2025年初啟動了戰略比特幣儲備,將查獲的比特幣作為長期資產持有,而非短線變現。
這預示著未來的儲備管理不僅僅是閃亮的金屬,還包括加密安全的數位代幣。
拋棄紙上承諾
專家表示,這一趨勢是一種心理和戰略上的轉變,明確顯示對法幣和主權債務的信任正在動搖。
正如Balaji Srinivasan所指出,比特幣和黃金正成為新貨幣時代的核心支柱,透明度和安全性至高無上。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閃爍的霓虹燈號,表明避險資產已經進化,從黃金條到數位貨幣,雙雙在對抗通脹和不穩定中佔據一席之地。
因此,央行正在重寫遊戲規則,或者說回歸舊有方式,拋棄紙上承諾,轉向黃金條和數位帳本。
這是全球金融的一次重置,提醒我們當局勢艱難時,強者總是選擇實體且透明的資產。

Cryptocurrency and Web3 expert, founder of Kriptoworld
LinkedIn | X (Twitter) | More articles
憑藉多年區塊鏈領域的報導經驗,András為DeFi、代幣化、山寨幣以及塑造數位經濟的加密監管提供深度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