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年底將創新高?
Bitcoin今年已經十次打破紀錄。聖誕節時比起10萬美元,更接近15萬美元並非天方夜譚。

重點摘要
- 市場預期聯準會最快下週將降息。
- 私營部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累積bitcoin。
- 國家層級的FOMO情緒。
聯準會發聲
目前距離歷史新高($124,290)僅差9%。2025年會更高嗎?這裡有三個令人信服的理由。首先是即將到來的聯準會降息。
美國中央銀行很有可能在本週四(9月18日)下調基準利率。至少BlackRock是這麼預測的。聯準會理事會成員、Jerome Powell潛在繼任者Christopher Waller也持相同看法。
「我們需要在下次會議開始降息」,他在美國就業數據(史上最大修正)近期修訂後表示。「未來幾個月內有可能多次降息。」
聯準會即將加入全球降息循環。今年以來,全球已經有88次降息。根據Bank of America,2025年有望成為史上第三快的全球降息循環。
因此,全球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9.3%。總額達到140兆美元。順帶一提,美國貨幣供應量平均每年增長7%,這種情況自上世紀初以來一直如此。
簡而言之,全球流動性即將爆發。這對bitcoin來說是極大利多,因為bitcoin總量永遠不會超過2100萬枚……
Treasury Bitcoin Company
第二個驅動力無疑是機構資金的湧入。幾乎每天都有公司或投資基金宣布累積bitcoin。
就在昨天,Hashkey公司設定目標成為「亞洲最大的Bitcoin Treasury Company」。為此,它必須超越已累積超過20,000 BTC的Metaplanet。
目前,Bitcoin Treasury Companies佔持有bitcoin公司的四分之一。它們的特點是發行股票和債券,主要面向無法直接購買bitcoin的機構投資者,這些通常是管理數千億美元的養老基金……
就在今天,亞利桑那州養老基金購買了Strategy公司發行的股票,該公司是該領域的先驅,持有超過638,000枚bitcoin。銀行巨頭JPMorgan認為,機構採用才剛剛開始。
River預計2025年私營部門將投資670億美元。相比去年全年為310億美元,增長了116%:
全球來看,私營部門已經持有2100萬bitcoin中的6.2%。這代表130萬枚BTC分布在超過300家主要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上。累積速度為每日1,755枚BTC,是自然供應的四倍。
有兩家法國公司進入全球前100強的前四分之一:Sequans和Capital B。它們分別持有3,200枚和2,200枚BTC。值得注意的是,Capital B的目標是持有2100萬bitcoin的1%,即超過200,000枚BTC。
不要錯過我們關於法國Bitcoin Treasury Companies的文章:Bitcoin,France catches up。
國家加入行列
很難說美國何時會採取行動。但根據近期聲明,理由非常樂觀。
SEC主席Paul Atkins認為,如果美國不採用加密貨幣,「其他國家會這麼做」。Donald Trump的新任加密顧問Patrick Witt則表示,bitcoin戰略儲備是優先事項。
在等待D-day的同時,一些國家已經搶先行動。這就是哈薩克和吉爾吉斯的情況。這兩個中亞國家剛剛宣布將bitcoin納入外匯儲備。
白俄羅斯總統Alexander Lukashenko敦促銀行利用加密貨幣來規避制裁。這正是俄羅斯正在做的,特別是通過吉爾吉斯……
世界正在改變,大家都知道BRICS已經不再想要美元。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黃金一直很受歡迎。其在全球國際儲備中的佔比現已達到24%,創下30年來新高。
同時,美元的佔比已降至42%,為1990年代中期以來最低。黃金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去年已超越歐元。
換句話說,bitcoin的時代已經到來。比起黃金,bitcoin的開採量更少(相較於總存量)。而且bitcoin供應每四年減半,並且幾乎可以以光速自由流動。
最後請注意,美國可能會通過出售其8,000噸黃金來購買bitcoin,從而削弱BRICS……
那麼,今年年底我們會在哪裡?會更高。
不要錯過我們的文章:blackRock執行長再談Bitcoin。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報告:Ethereum開發人員薪資低於市場超過50%
儘管Ethereum的總價值接近1萬億美元,但其許多核心貢獻者的薪資卻不到競爭對手所提供的一半。

隨著加密貨幣抵押貸款逐漸增長,銀行可能更偏好鏈上bitcoin作為抵押品,而非etf

Dogecoin突破或預示看漲動能再現,交易者關注$0.30

DeFi總鎖倉價值突破3000億美元;Chainlink有望推動機構採用

加密貨幣價格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