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reum 隱私路線圖概述了三個長期優先事項——私有寫入、私有讀取和私有證明——旨在將隱私嵌入核心協議層,同時保留可擴展性,並規劃於 2025–2028 年分階段進行研究與 Layer 2 證明。
-
三大支柱:私有寫入、私有讀取、私有證明——各自聚焦於可用性、數據機密性與證明效率。
-
實際舉措包括 Layer 2 PlasmaFold、RPC 隱私工作組,以及「隨處證明」零知識工具。
-
路線圖由 Ethereum Foundation 的 Privacy Stewards of Ethereum (PSE) 推動,並結合 Vitalik Buterin 及獨立研究人員的社群意見。
Ethereum 隱私路線圖:三大支柱將隱私嵌入協議層,查看里程碑與後續步驟——閱讀完整更新與時間表。
什麼是 Ethereum 隱私路線圖?
Ethereum 隱私路線圖是由 Privacy Stewards of Ethereum 公開分享的多年計畫,旨在讓隱私成為協議的原生屬性。該計畫以三大支柱——私有寫入、私有讀取和私有證明——為優先,並在機密性與可擴展性之間取得平衡。
路線圖如何實現私有寫入、私有讀取與私有證明?
該路線圖聚焦於具體且可測試的專案。私有寫入專注於透過如 PlasmaFold 等 Layer 2 實現低成本、私密的鏈上轉帳。私有讀取則針對 RPC 洩漏問題,提出隱私保護替代方案與工作組。私有證明目標是透過「隨處證明」計畫,讓消費級設備更容易生成零知識證明。
私有寫入 | 機密、低成本轉帳 | PlasmaFold Layer 2 演示(2025) |
私有讀取 | 查詢隱私與 RPC 強化 | RPC 隱私工作組建議(2025–2026) |
私有證明 | 易於取得的 ZK 證明生成 | 「隨處證明」工具與基準(2026–2028) |
這些隱私功能何時上線?
PSE 計畫於 2025 年推出近期概念驗證演示,並於 2026–2028 年間推出更廣泛的研究成果與工具。時間表取決於同行評審、社群測試及效能基準。主要公開里程碑包括 2025 年 11 月的 Devconnect 演示,以及 2025 年的私密投票報告。
為什麼 Ethereum 需要內建隱私?
內建隱私可防止網路淪為監控層。隨著 Ethereum 發展為全球結算層,鏈上機密性可保護用戶身份與意圖,在機密 DeFi 中維持監管平衡,並保留無需許可的創新空間。
常見問題
私有寫入如何為用戶降低成本?
私有寫入依賴 Layer 2 聚合與優化的 ZK 電路,以降低每筆私密轉帳的 gas 費用,目標是在提升機密性的同時達到公開轉帳的效率。
私有讀取會破壞 dApp 功能嗎?
私有讀取設計時考慮保留 dApp 用戶體驗,透過隱私保護的查詢模式與中介軟體,確保開發者工作流程不受影響,同時保護用戶數據。
誰在主導這份路線圖?
Privacy Stewards of Ethereum(前身為 Privacy & Scaling Explorations)主導此路線圖,並有 Vitalik Buterin、Silviculture Society 及獨立研究員 Oskar Thorén 等社群成員參與。
重點摘要
- 三大策略支柱:私有寫入、私有讀取與私有證明構成路線圖核心。
- 短期與長期工作:2025 年 PlasmaFold 演示,2028 年前推動更廣泛的工具與證明效率目標。
- 社群驅動:路線圖隨核心開發者、研究人員及生態系參與者的反饋不斷演進。
結論
Ethereum 隱私路線圖標誌著從理論到實踐的明確轉變,聚焦於私有寫入、私有讀取與私有證明,以保障用戶數據安全且不犧牲可擴展性。利益相關者應預期分階段成果、公開演示及標準化工作——請持續關注 PSE 更新與公開報告以掌握後續動態。
Publication: COINOTAG • Published: 2025 年 9 月 14 日 • Time: 14:00(UTC+8)
Reporter: Editorial Team(Coindoo 記者)——本文根據 COINOTAG 編輯標準撰寫與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