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新量子晶片「Willow」登場!運算速度比超級電腦快 1.3 萬倍
Google 於 10/22 宣布利用最新的「Willow 量子處理器」成功在分子結構模擬上展現「可驗證的量子優勢」,運算速度比現有超級電腦快上 1.3 萬倍。
Google 實驗證實「可驗證量子優勢」
Google 表示,已成功運用名為「Willow」的量子處理器,在分子結構模擬實驗中達成了史上首個「可驗證的量子優勢」。所謂的「可驗證」指的是:
「只要其他研究機構擁有與 Willow 相同規格的量子系統,就能重現同樣結果。」
Google 說明,這次實驗採用一種名為「量子回聲」(Quantum Echoes) 的技術。研究人員會針對單一量子位元 (Qubit) 發出極精準的訊號,使其產生反應。
之後再反向操作,測量回彈的「回聲訊號」。透過這種方式,就能像聲波成像一樣,解析出分子的細節結構。
圖為 Willow 使用量子回聲的技術示意圖
Willow 晶片比超級電腦快 1.3 萬倍
根據 Google 的說法,這次實驗讓 Willow 晶片在運算速度上,比現今最強的超級電腦還快 1.3 萬倍。代表人類首次在特定任務上,明確證明量子電腦運算速度,能超越傳統電腦。
Google 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突破主要歸功於 Willow 的穩定性與量子控制技術的進步,使實驗得以精確重現並通過驗證。
(HSBC 與 IBM 完成首例量子債券交易測試,準確率大增 34%)
量子時代來臨,加密貨幣面臨潛在危機
不過,這項突破也讓外界開始重新審視量子電腦對現有加密系統的威脅。目前的加密貨幣與銀行、軍事、醫療等敏感資訊,都是建立在「加密演算法」之上,而這些演算法若被量子電腦破解,整個系統安全將遭受重創。
根據專家預估,量子電腦有可能在 2030 年前後,破解現行使用的橢圓曲線數位簽章演算法 (ECDSA),也就是 BTC 用來生成公鑰與私鑰的加密方式。
(近 160 萬顆老 BTC 恐被量子攻擊?專家揭示 BIP 360 解方與美國後量子政策全貌)
目前加密技術雖然安全,但業界已開始防範
儘管量子電腦的進步速度驚人,但目前仍不足以破解主流加密標準。根據科技 YouTuber「Mental Outlaw」指出,現代加密金鑰長度多在 2048 到 4096 位元之間,而目前的量子電腦只能破解大約 22 位元以內的密鑰。
即便如此,部分企業與投資人已經開始提前部署「後量子加密」(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技術。美國證交會 (SEC) 在 9 月份收到了關於 2035 年前導入「量子抗性加密標準」的提案,顯示政府與產業界正同步為潛在風險做準備。
(摩根大通砸 1.5 兆鎂注資國安產業,量子股 ARQQ、QBTS 暴漲逾 20%)
這篇文章 Google 新量子晶片「Willow」登場!運算速度比超級電腦快 1.3 萬倍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免責聲明: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平台無關。用戶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
您也可能喜歡

NBA 爆非法賭博醜聞教練,預測市場狂飆下的內幕交易困局
本文聚焦於近期 NBA 赌球醜聞的背景下,職業體育聯盟和傳統博彩公司積極擁抱預測市場這一新興趨勢,並深入探討了由此帶來的監管挑戰和對內幕交易的爭議。
為什麼有的幣沒收入也能暴漲?
作者提出了一個洞察性框架,將加密世界劃分為“可用型加密”和“敘事型加密”兩大陣營。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加密生態的雙輪驅動。

巨頭的黃昏:穩定幣新貴如何蠶食 Tether 與 Circle 的帝國?
Tether 和 Circle 在穩定幣市場的壟斷地位正在被侵蝕,雖然穩定幣總市值預計將突破 1 萬億美元,但增長的收益將流向“生態原生穩定幣”和“白標發行”,因為區塊鏈和應用正在將原本屬於發行方的收益“內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