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緒的突然轉向與一家巨頭的罕見反擊。Nvidia股價在週二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過山車,早盤一度暴跌逾7%,市值蒸發近3500億美元,最終收跌2.6%,創下兩個多月新低。
與此同時,Google母公司Alphabet股價則逆勢上漲1.6%,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創收盤歷史新高,市值逼近4萬億美元大關。
這場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源於一場正在醞釀的AI晶片霸權之爭。面對市場質疑,Nvidia罕見地主動發聲,宣稱其GPU技術「領先行業一代」。
一、科技巨頭的兩極分化
週二的美股市場,呈現出一幅罕見的科技股兩極分化圖景。Nvidia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交易日,盤中一度暴跌逾7%,創下近期最大單日跌幅。
這場暴跌並非孤立事件,與Nvidia相關的多家公司也被捲入漩渦。
● 伺服器製造商Super Micro Computer(SMCI)下跌2.5%,Nvidia持股的數據中心營運商CoreWeave下跌3.1%,其主要競爭對手AMD也下跌了4.15%。
●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逆勢收漲1.6%,連續第三個交易日創下歷史新高。
● 這種分化走勢顯示了投資者正在AI領域重新布局,將目光從傳統的硬體供應商轉向展現全棧能力的科技巨頭。
● Nvidia股價從其不到一個月前的5萬億美元市值峰值至今,已縮水逾7000億美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大多數科技公司的總市值。
二、Google TPU的挑戰
本次市場情緒轉變的直接導火索,是Google AI晶片TPU帶來的競爭威脅。
● Google上週發布了被認為超越OpenAI的ChatGPT的Gemini 3模型,而該模型正是使用Google自家的TPU而非Nvidia晶片訓練的。
● 更令市場震動的是,媒體報導稱Google正在向包括Meta在內的潛在客戶推銷其TPU,考慮在未來數據中心採用Google自研晶片。
● Meta與OpenAI一樣,一直是Nvidia的重要客戶之一。
● Jones Trading的分析師Mike O‘Rourke表示,Gemini 3的發布「可能證明是比DeepSeek顛覆性的更微妙但更重要的版本」。這一觀點代表了市場的一種共識:Google正從AI競賽的落後者轉變為領先者。
● Nomura證券策略師Charlie McElligott則指出,Alphabet的最新模型已「重排AI格局棋盤」,將市場推向「新的DeepSeek時刻」。
三、Nvidia回應:罕見安撫市場
面對市場的劇烈反應,Nvidia採取了罕見的公開回應策略。
● Nvidia通過社交媒體平台X發聲,宣稱其GPU技術「領先行業一代」,並表示其晶片是「唯一可以運行所有AI模型、並在各種運算場景中通用的平台」。
「我們為Google取得的成功感到高興——他們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我們將繼續為Google提供產品和服務。」Nvidia在聲明中表示。
● Nvidia同時強調,其晶片相比Google TPU等專用積體電路(ASIC)晶片提供「更高的效能、多功能性和互換性」,後者通常只為單一公司或單一功能設計。
這種公開安撫市場的做法在Nvidia歷史上並不常見。
● D.A. Davidson的分析師Gil Luria評論道:「這份備忘錄本身讓Nvidia顯得很被動,而不公開分享它則讓情況看起來更糟。我們同意他們提供的許多答案,但如此規模的公司不需要在非財報期間回應每一個被提出的問題。」
四、深層危機:基本面與市場預期的背離
Nvidia面臨的真正困境,是業績表現與市場預期的巨大落差。
● 從基本面看,Nvidia的業務表現依然強勁。2026財年第三季度,公司營收達570億美元,同比增長62%;經調整淨利潤達319億美元,同比增長65%。
● 更重要的是,公司對下一季度的業績指引達到650億美元,遠超分析師預期的616.6億美元。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財報會議上透露,Nvidia 2025年和2026年的AI晶片訂單總額已達5000億美元。
● 然而,超預期的業績並未換來股價的上漲。Nvidia財報發布後,股價在盤後一度上漲近6%,但次日交易日收盤下跌3.15%。市值的蒸發源於市場對Nvidia長期增長邏輯的質疑。
● 一方面,各大科技公司紛紛開始自研晶片,以降低對Nvidia的依賴。Google的TPU只是其中之一,Amazon、Microsoft等也都在開發自己的AI晶片。
● 另一方面,投資者開始關注AI投資的回報週期。企業、雲服務商和初創公司雖然繼續擴建算力基礎設施,但真正的應用層回報尚未全面兌現。
五、黃仁勳的困境:「無贏局面」的焦慮
在股價波動的背後,Nvidia CEO黃仁勳近期的一系列言論,流露出了不同尋常的焦慮情緒。在一次內部全員會議中,黃仁勳坦言公司現在處在一種「進退兩難」的局面:
● 「如果我們交出一個差季度,市場會說這就是AI泡沫的證明;但即便我們交出一個極好季度,也有人會說我們只是在助推泡沫。」
● 黃仁勳甚至調侃道:「你們應該看到網上的某些meme,說我們基本上是把地球拴起來、撐起來了,這話聽著有點誇張,但也不是全錯。」
● 而當談到公司市值的劇烈波動時,他話中帶幽默,卻暴露了對市場情緒波動的無奈:「沒人曾在幾週內輸掉5000億美元吧。」
這些言論反映了Nvidia作為AI行業風向標所承受的多重壓力——既要維護市場對AI產業的信心,又要應對競爭格局的變化,還要面對估值與基本面之間的背離。
六、泡沫爭論的白熱化
圍繞Nvidia的擔憂,還包括對AI行業是否存在「循環融資」的質疑。一些分析師指出,Nvidia與OpenAI近期達成的1000億美元交易存在特殊的結構:
Nvidia將向OpenAI注資,用於建設數據中心,而OpenAI則會為這些數據中心配備Nvidia的晶片。
● 一位分析師直言:「簡單來說,我是Nvidia,我想讓OpenAI買更多我的晶片,所以我給錢讓他們買。這種操作在小規模交易中很常見,但達到數百億美元的規模就很不尋常了。」
● 類似的交易結構還出現在CoreWeave等公司的合作中。OpenAI與CoreWeave達成價值數百億美元的交易——CoreWeave將數據中心的晶片算力出租給OpenAI,以換取CoreWeave的股份。
● 而與此同時,同樣持有CoreWeave部分股份的Nvidia,承諾在2032年前消化CoreWeave所有未使用的數據中心算力。
這些複雜的交易結構引發了市場對AI需求真實性的質疑,部分投資者擔心當前的AI熱潮存在類似網際網路泡沫時期的結構性問題。
七、AI競賽的新階段
儘管面臨短期挑戰,但Nvidia在AI基礎設施領域的主導地位依然穩固。黃仁勳曾公開表示,未來十年Nvidia將轉型為全球AI基礎設施公司的角色,他預測到本世紀末,AI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將達到3到4萬億美元。
● Nvidia首席財務官Colette Kress也強調:「我們相信,在每年3萬億至4萬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建設中,Nvidia將成為最優選擇。」
● Google發言人的聲明則凸顯了大型科技公司在AI基礎設施上的多元化策略:「我們定制的TPU和Nvidia GPU的需求都在加速增長。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繼續支持這兩者。」
目前,AI晶片市場並非「零和遊戲」,更可能出現的是多種解決方案共存的局面。Google TPU可能在特定領域表現優異,但Nvidia GPU的通用性和靈活性仍具有廣泛優勢。
Nvidia的回調更像是多個原因在同一時間點上疊加:估值壓力、行業景氣度的預期變化、AI投資回報的現實挑戰、宏觀流動性的反覆。
黃仁勳在不久前坦言公司正陷入一種「無贏局面」:業績出色會被指控助推AI泡沫,而業績不佳則被視為泡沫破裂的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