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推出以太坊 ETF 后,ETH 的需求依旧不足?

为何推出以太坊 ETF 后,ETH 的需求依旧不足?

MarsBitMarsBit2024/07/30 16:00
作者:MarsBit

尽管推出了以太坊ETF,但ETH价格未能突破3,400美元的阻力位。主要原因是灰度的现货以太坊ETF出现资金大量流出,导致ETH价格下跌。分析师预计,ETF的大规模资金流出可能会在本周内减少,但建议在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不要购买。Coinbase的数据显示现货需求不足,导致ETH溢价指数转为负值。随着以太坊ETF的潜在批准增加,Coinbase的现货购买量可能会增加,对ETH价格产生看涨影响。 摘要由 Mars AI 生成 本摘要由 Mars AI 模型生成,其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还处于迭代更新阶段。

尽管推出了以太坊 ETF,ETH 价格未能突破 3,400 美元的阻力位。主要原因是灰度的现货以太坊 ETF 出现资金大量流出。

以太坊股价下跌至 $3,278,尽管在美国推出了现货以太坊 ETF,7 月份的市场仍将以约 1% 的亏损收盘。

美国现货以太坊 ETF 自 7 月 23 日上市以来,市场立即应对导致其价格下跌 9%。从上市至今,ETH 价格已累计下跌 4.05%。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阻碍了其价格表现。

ETHE 的资金流出速度超过 GBTC

根据 Sosovalue 的数据,ETF 的整体表现不佳,目前累计净流出额高达 4.3964 亿美元。

如下图所示,绝大部分的抛售压力主要来自 Grayscale。截至 7 月 29 日,包括贝莱德、Bitwise 和富达在内的其他主要现货 ETH ETF 都记录了每日正流入。

为何推出以太坊 ETF 后,ETH 的需求依旧不足? image 0

来源:Sosovalue

我们还注意到,在比特币现货市场大幅下跌后,Grayscale 的 ETHE 比 GBTC 的流出速度更快。比特币股价下跌至 $66,317,ETF 自 1 月推出以来,下图突出了两种投资工具自转换以来的资产损失。自转换以来 GBTC 与 ETHE 的资产损失

为何推出以太坊 ETF 后,ETH 的需求依旧不足? image 1

图表来源:Glassnode

据 Cointelegraph 报道,分析师预计 Grayscale 的 ETHE 大规模资金流出“可能”在本周内减少。

交易所对 ETH“几乎无需求”

此外,自 3 月份以来,以太坊的交易所提现交易量显著减少。独立分析师 Crypto Lion 指出,这一指标与价格密切相关,表明“几乎无需求”。

为何推出以太坊 ETF 后,ETH 的需求依旧不足? image 2

来源:Cryptoquant

Crypto Lion 还认为,估计的杠杆率 (ELR) 在这一动荡期间推动了 ETH 的价格走势。该指标反映了期货合约的未平仓合约与交易所余额的比例。较高的 ELR 表明期货/perps 正在主导价格走势,这通常是短暂的或波动的。他指出:

ETH ETF 获批后,ETH 价格呈现区间波动。然而,在没有提款且 ELR 问题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建议不要进行购买。

Coinbase 溢价指数转为负值

Coinbase 的数据也显示了相似的需求不足现象。2024年第二季度,Coinbase 的 ETH 溢价指数持续下降。该指数在 3 月份达到年内高点时与 ETH 的峰值一致,但目前已转为负值。负溢价值表明美国投资者缺乏购买动力,现货需求枯竭。

为何推出以太坊 ETF 后,ETH 的需求依旧不足? image 3

来源:Cryptoquant

2024 年 5 月,随着以太坊 ETF 的潜在批准增加了 Coinbase 的现货购买量,其价格因此出现看涨影响。Coinbase 溢价指数也飙升至 0.15 以上,表明存在 ETH 现货买家的需求。正如上文所述,该指数目前的下降趋势对 ETH 价格产生了相反的影响。

0

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PoolX:锁仓获得新代币空投
不要错过热门新币,且APR 高达 10%+
立即参与!

你也可能喜欢

里程碑时刻!众议院通过稳定币法案,只等特朗普签字

特朗普与加密货币行业“双向奔赴”,稳定币监管落地进入倒计时,法案规定其发行需以流动资产为储备并每月更新储备信息。

Jin102025/07/18 00:45

XRP距离创下新历史高点仅差2%——但哪个历史高点才算数呢?

XRP 现在距离创下新历史高点不到 2%——至少根据一些交易所的数据是这样。那么,真正的历史高点是多少?XRP 接下来能涨到多高?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Cryptoticker2025/07/17 19:30
XRP距离创下新历史高点仅差2%——但哪个历史高点才算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