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长推】解读支付型稳定币与收益型稳定币的核心区别
Chainfeeds 导读:
稳定币应按「支付」与「收益」两类区分,以更好匹配用户需求和监管框架。
文章来源:
https://x.com/Jacek_Czarnecki/status/1920069774681280867
文章作者:
jacek
观点:
jacek:稳定币在加密市场中早已被视为突破性应用,但要真正实现规模化,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的框架。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但具有启发性的划分:支付型稳定币(payment-first stablecoin)与收益型稳定币(yield-first stablecoin)。支付型稳定币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保持锚定(peg),用于即时消费和低成本结算,其收益通常归发行方所有,但也可以在借贷市场中被用来赚取收益。这类稳定币优化的是简单性和易用性。而收益型稳定币虽然同样锚定,但主要目标是将特定收益策略带来的收益传递给持有者,通常以持有为主而非用于支付,并且往往具有更复杂的设计。理解这种区别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用户体验、监管设计和市场采用。虽然这两个类别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分明,但从用户目的出发来思考(而不是从技术或法律定义)能帮助我们更聪明地构建产品、优化监管,并降低用户混淆。 将支付型稳定币与收益型稳定币分开讨论,能带来更清晰的风险框架和用户体验。对于收益型稳定币,分析重点应包括:收益来源及其健康状况、策略集中度、赎回 / 退出风险、锚定稳定性、杠杆使用情况和协议暴露等。而对于支付型稳定币,更重要的是关注其锚定稳定性、市场深度和流动性、赎回机制、储备质量和透明度,以及发行方风险。一刀切的风险评估指标已经不适用了。在零售采用方面,这种划分与传统金融(TradFi)的思维模型相匹配,减少了新用户的困惑和误用,避免了用户无意中持有复杂的收益型代币。对于钱包等提供商来说,避免在界面上混淆支付与收益稳定币,将解锁更简单、更智能的用户体验,也会让新银行和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的集成更加容易。当然,真正的用户体验挑战不仅仅在于标签,更在于教育用户了解潜在的尾部风险。 支付与收益型稳定币的区分不仅帮助用户理解产品,也有助于推动监管的清晰化。这两类产品具有截然不同的风险特征,因此监管者自然会区分对待。比如,美国的 GENIUS Act 和欧盟的 MiCAR 法案都已承认这一点:支付稳定币和投资性产品(如证券)适用完全不同的监管体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支付型稳定币永远不能提供收益(正如 GENIUS Act 中的相关辩论所示),但那会更像是在一系列投资产品中加入一个储蓄账户。文章强调,这一框架并不完美,例如收益型代币本身就涵盖了多种不同子类型(有的借入 DeFi,有的质押 ETH,还有的购买国债),未来可能会分化为更具体的类别。另外,收益到底归谁所有也是一个复杂问题 —— 如果收益不归用户,那就是发行方赚走了。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支付 / 收益分类已经是一个重要而急需的进步,帮助市场、用户和政策更有方向地发展。【原文为英文】
内容来源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你也可能喜欢
Solana 联创:Solana 2.2 版本计算能力提升 20% ,相当于增加 5 倍以太坊 Pectra 升级容量
今日加密货币市值前 100 代币涨跌:PYTH 涨 32.88%,FORM 跌 3.76%
加拿大上市公司 SRx Health Solutions 宣布购入价值 150 万美元的 SOL 代币
PYTH 突破 0.2 美元,24小时涨幅39.46%
热门新闻
更多加密货币价格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