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推】扩容的未来:Web3 并行计算赛道全景图谱
Chainfeeds 导读:
尽管以太坊 Rollup(L2)生态已进入「万链齐发」甚至「产能过剩」的阶段,当前主流的 EVM 系并行增强链仍普遍停留在测试网阶段,尚未经过主网环境的实际验证,其扩容能力与系统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检验。
文章来源:
https://x.com/0xjacobzhao/status/1924535145329197338
文章作者:
Jacob Zhao
观点:
Jacob Zhao:基于虚拟机架构与语言系统的差异,区块链并行计算方案大致可分为两类:EVM 系并行增强链与原生并行架构链(非 EVM)。前者在保留 EVM / Solidity 生态兼容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执行层进行深度优化,实现更高吞吐量与并行处理能力,适用于希望继承以太坊资产与开发工具、同时获得性能突破的场景。代表项目包括: 1)Monad:通过延迟写入与运行时冲突检测,实现兼容 EVM 的乐观并行执行模型,在共识完成后构建依赖图并多线程调度执行。 2)MegaETH:将每个账户 / 合约抽象为独立的微虚拟机(Micro-VM),基于异步消息传递与状态依赖图,实现高度解耦的账户级并行调度。 3)Pharos:构建 Rollup Mesh 架构,通过异步流水线与 SPN 模块协同,实现跨流程的系统级并行处理。 4)Reddio:采用 zkRollup + GPU 架构,专注于通过批量 SNARK 生成加速 zkEVM 的链下验证过程,提升验证吞吐率。 后者则彻底摆脱以太坊兼容性的限制,从虚拟机、状态模型和调度机制重新设计执行范式,以实现原生的高性能并发能力。典型子类包括: 1)Solana(SVM 系):基于账户访问声明与静态冲突图调度,代表账户级并行的执行模型; 2)Sui / Aptos(MoveVM 系):以资源对象模型与类型系统为基础,支持编译期静态分析,实现对象级并行; 3)Sei V2(Cosmos SDK 路线):在 Cosmos 架构中引入多线程撮合引擎与虚拟机并发优化,适用于交易型高频应用; 4)Fuel(UTXO + Sway 架构):通过 UTXO 输入集静态分析实现交易级并行,结合模块化执行层与定制化智能合约语言 Sway; 此外,Actor Model 作为一种更广义的并行体系,通过基于 Wasm 或自定义 VM 的异步进程调度机制,构建出 “多智能体独立运行 + 消息驱动协作” 的链上执行范式。代表项目包括: 1)AO(Arweave AO):基于永久存储驱动的智能体运行时,构建链上异步微内核系统; 2)ICP(Internet Computer):以容器化智能体(Canister)为最小单元,通过子网协调实现异步高可扩展执行; 3)Cartesi:引入 Linux 操作系统作为链下计算环境,提供可信计算结果的链上验证路径,适合复杂或资源密集型应用场景。 从更加广义的扩容视角来看,分片(Sharding)和 Rollup(L2)侧重通过状态切分或链下执行实现系统水平扩展不同,而并行计算链(如 Monad、Sui、Solana)和 Actor Oriented 系统(如 AO、ICP)则直接重构执行模型,在链内或系统层实现原生并行。前者通过多线程虚拟机、对象模型、交易冲突分析等方式提升链内吞吐;后者则以进程 / 智能体为基本单元,采用消息驱动与异步执行方式,实现多智能体并发运行。相比之下,分片和 Rollup 更像将负载拆给多条链或外包给链下,而并行链与 Actor 模型则是从执行引擎本身释放性能潜力,体现出更彻底的架构演进方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多数原生并行架构链已进入主网上线阶段,尽管整体开发者生态尚难与 EVM 系的 Solidity 体系相提并论,但以 Solana 与 Sui 为代表的项目,凭借其高性能执行架构,以及生态应用的逐步繁荣,已成为市场高度关注的核心公链。
内容来源免责声明:文章中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本平台无关。用户不应以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你也可能喜欢
从The Merge看以太坊的技术突破与组织进化
EF重组为三大事业群、成立Etherealize等动作,揭示以太坊从“中心化基金会”向“多中心生态”转型的治理逻辑。
普通人投资Crypto的现实机会:认知、耐心与时代红利
Avalanche支持的Fusion启动,投入1亿美元推动区块链普及
Circle联合创始人推出“AI原生”银行,筹资1800万美元
加密货币价格
更多








